军事科学院张令强团队2024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2日岗位:博士后

一、团队介绍

张令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研究团队综合运用新一代生命组学(蛋白质组学、修饰组学、转录组学等)技术,揭示了Smurf1家族泛素连接酶的特异性激活机制,发现Smurf1家族修饰泛素化与拟素化的一酶双能特征,鉴定Smurf1及其辅激活因子CKIP-1是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研发了靶向CKIP-1的干扰小核酸及靶向Smurf1的PROTAC降解剂,提出骨质疏松症的促骨形成治疗、KRAS突变难治性结直肠癌的抗修饰治疗新策略;解析了OTU家族去泛素化酶系列成员的新功能新机制,为理解血管发生、肿瘤进展的机理提供了新认识;揭示抑癌蛋白PTEN的泛素化降解和拟素化失活(PTM二次打击)是PTEN低频突变肿瘤类型中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0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4名;在站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生9名,在读硕士生14名。团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肿瘤发生发展与治疗抵抗、骨稳态调控、辐射防护、代谢调控等相关领域。团队成员主持国家和军队(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并在Nature Cell Biology(2015、2009、2008)、Nature Medicine(2015、2012)、Molecular Cell(2021)、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2023、2019a、2019b、2018a、2018b、2014)、Advanced Science(2023、2020)、Cell Research(2021、2018、2014、2012)、Cell Reports(2023、2022、2014)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团队成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2013年、2017年),授权中国专利30余项。

二、合作导师

张令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主体设施主任,医学蛋白质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树兰医学奖青年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三、招收需求

1、招收方向:药物研发、生信和组学数据分析、分子细胞生物学。

2、招收人数:药物研发方向2人、生信和组学数据分析方向1人、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方向2人。

3、年龄要求:获博士学位3年内(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或应届博士毕业生(已满足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学科背景: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化学、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5、其他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身心健康,热爱科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科研项目;有一篇及以上 10 分的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 SCI 论文或同等水平文章;具有较好的英文交流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四、薪资待遇

1、薪资标准:地方人员基本年薪18~30万元(税前),按月发放,五险一金按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标准缴纳。军人和军队文职人员将工资关系转入后按原工资标准发放,并与本单位科研人员享受同等的科研岗位等级津贴和科研绩效津贴。

2、福利保障:博士后在站期间,视同在职干部管理,享受本单位在职干部同等福利待遇。为博士后提供公寓住房,确无保障条件的参照本单位相同资历在职干部标准发放租房补贴。可按规定办理进站和出站落户,并为其子女办理入托、上学有关事宜。

3、科研支撑:积极支持鼓励博士后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和基金资助。实验室可提供充足的算力、数据等研究资源,同时也有充足经费支持。

4、发展前景:地方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前可按有关规定为其评定高级职称。优秀的出站博士后,军官可纳入选调计划优先考虑;地方人员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直接引进为军队文职人员。

五、联系我们

1、申请方式: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请联系团队,将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代表作、研究计划、学历和学位证明材料电子版等,博后申请者初试后需提供两封推荐信(必含博士生导师))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团队联系邮箱,邮件主题为“姓名+张令强团队博士后应聘+博士人才网”。

2、联系人:李洪昌老师,联系电话:15801356630。

3、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4、联系邮箱:lhc_lihongch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