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阜阳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皖豫省际中心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 、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2013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2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64人,其中专任教师898人,高级职称教师299人,博士学位教师190人、硕士学位教师622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共计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70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授8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教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62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1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9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273项,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等各类科研奖励321项;发表学术论文3530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014篇,SCI、EI收录447篇;出版著作181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院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实践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1682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装备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国家级奖励305项,获奖级别和数量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5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78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阜阳师范学院将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弘扬“自强至善”的学校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彰显特色,加快转型,继续巩固教师教育优势,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地方性综合型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博士人才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