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简介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是福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位于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海滨城市福建省厦门市;学院现有新旧两个院区,老院区坐落于国家AAAAA景区鼓浪屿,新院区位于集美区大学城。
1952年,学院前身——鹭潮美术学校创办于鼓浪屿,1958年更名为厦门工艺美术学校,1960年更名为厦门工艺美术学院,1963年更名为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成立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系;1993年挂牌成立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2000年正式并入国家“211工程”大学——福州大学。
定位与目标: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注重凝练办学理念,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基于“高素质、多样化、重实践、敢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强化办学特色。积极做大工艺美术,做强设计艺术,做精特色专业,创建学科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将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建设成为东南地区知名、有特色的艺术类学院。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十系二部一社八所:绘画系、雕塑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工艺美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艺术史论系;公共文化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艺术•生活》杂志社;地域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所、人居空间设计工程研究所、游戏设计研究所、雕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艺术知识产权研究所、文化创意与创新研究所、服装与时尚艺术研究所。学院有美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中设计学为福建省级重点学科;有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213人,专任教师15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人,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1人,福州大学教学名师1人,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3人。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校生3059人,其中本科生2927人,研究生132人。2000年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毕业生4216人,硕士研究生254人。学院拥有1个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福建省艺术创意与制作实验中心,1个福建省漆艺创作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 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门校级精品课程,1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3个省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十二五”以来,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学生参加各类美术、设计竞赛597项(次),其中:国际级40项(次),国家级259项(次),省级228项(次),名列全省艺术类院校前茅。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所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不同层次用人单位的欢迎。
科研情况:
学院现有1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个校级研究所,5个院级研究所。“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6项,其中:参与国家级项目10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 项),省级(厅局级)项目43项,科研资助经费达311.9万元;省级社科成果奖1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41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著、画册和教材近百部;对外签订横向合作项目合同37项,签订合同金额300多万元。
对外合作:
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福州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两岸博士生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建设涵盖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十二五”以来,选派39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招收了26名留学生(含港澳台学生);聘请了1名外籍教师,5名台湾人才在学院长期任教;举办了国际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学术会议、两岸工艺美术暨设计学博士学术研讨会等国际、两岸学术会议6次;在德国IF设计奖、“红点”奖、中华工艺精品奖、中国时装设计师大赛“新人奖”、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外围展、巴黎中国文化年福建漆画展、上海世博会美展、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国内外各项美术、设计类竞赛和展览中屡屡入围并获奖。学院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扎实的艺术基础,已成为福建省、厦门市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艺术类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厦门 工艺美术学院将秉承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基于“高素质、多样化、重实践、敢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做大工艺美术,做强设计艺术,做精特色专业,创建学科品牌,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东南地区知名、有特色的艺术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