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理工学院诚邀海外英才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发布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9日
2021年贵州理工学院国家优青(海外)项目申请指南发布如下,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贵州理工学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
一、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报条件
(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来校工作。
(二)限项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同层次国家人才计划只能申请或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国家资助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四、学校配套
1. 聘任岗位及薪酬待遇:校聘为教授,每年50-80万元不等的薪酬待遇;按学校相关规定享受教学科研奖励。
2. 安家费:不少于120万元的安家费,一事一议。
3. 科研启动经费:不少于300万,一事一议。
4. 生活条件:提供校内周转房一套,在我校工作期间免费居住;按贵州省和学校相关政策协调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问题。
5. 其他相关事宜一人一议。
五、申报说明
1. 项目申报系统开放日期:2021年2月22日;截止日期:2021年4月30日。
2.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我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1年3月22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 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4.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5. 学校提交相关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截止日期为2021年4月28日。
6. 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https://isisn.nsfc.gov.cn;
申报指南链接: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79819.htm。
六、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简历(含满足申报条件的相关信息和支撑材料)发至我校人事处联系邮箱gzlgrsc@126.com,与我校达成申报意向后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有专人指导开展后续工作。
(1)项目申报联系方式:贵州理工学院科技处
联系人:吕梦岚
联系电话:0851-88210826
邮 箱:306146748@qq.com
(2)人才政策咨询联系方式:贵州理工学院人事处
联系人:胡德慧
联系电话:0851-88211169
邮 箱:85176304@qq.com
七、学校简介
贵州理工学院是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教育部2013年4月18日正式批准成立,在原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贵阳,拥有蔡家关和贵安两个校区,蔡家关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占地866.7亩,贵安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占地约1757亩。学校设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理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19个学院。
学校经过七年建设,逐步形成“重工厚理、强管兴文、推动交叉”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7个,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现有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
学校现有教职工885人。正高职称90人,副高职称287人;博士232人,硕士49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共5人;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省甲秀文化人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近20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共7人。
学校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国家级教师团队,航空轻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果酒酿造工程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创新团队,隐伏矿床勘测团队3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基地被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人才基地。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能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流程性工业新过程工程研究中心、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新医药微控工程研究中心、无人机应急减灾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医工交叉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健康智造众创空间、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
建校七年来,到账科研经费年均增速8.3%以上,累计到账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超过2500篇,出版学术专著99部,获各类专利授权562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500余人。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分别与省交通运输厅、阿里巴巴、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联合办学;与多所国外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等,累计培养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度等2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400人。2017年7月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并成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大力打造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了“易班发展中心”,成为贵州省第一家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试点单位。
面向未来,贵州理工学院将紧紧围绕贵州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及其他战略部署,继续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人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努力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