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招聘信息
 
修改时间:2010年11月16日
 
       学校简介
       博士后招聘计划(NEW)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03年。现涵盖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四个学科方向,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反应堆物理与辐射屏蔽技术、核动力系统安全与控制、核反应堆结构与材料和核技术应用等学术方向拥有显著优势和特色。
    流动站现有教授(研究员)26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名,博士生导师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2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西安交通大学腾飞教授和外籍教授3名。建有核反应堆热工水力高温高压水回路和钠回路、核反应堆控制与仪表实验室、核反应堆结构力学与振动实验室、核电厂系统仿真机、核电厂运行与事故分析实验室、核工程计算物理实验室、核辐射物理与防护实验室、核电子学实验室、加速器质谱分析实验室,以及并行计算工作站和各类计算软件与优化计算程序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设施。
    近年来,该流动站主持或承担国家“863”项目4项,“973”项目 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核工业基金、博士后基金和总装备部基金40余项和有关科研院所的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约两百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3部,申请专利近30项。
    因学科发展和项目研究需要,现面向国内外诚招博士后研究人员若干名(具体项目见附表)。

      在站待遇  

1、进站后由学校一次性提供科研启动费5000元;
2、工资3500-4000元/月;
3、考核津贴平均每年5000元;
4、由学校提供博士后公寓1套(60m2),配备家具、家电;
5、以师资博士后身份进站者科研启动费为20000元,工资4500元/月。

      基本要求  
符合国家和学校关于博士后申请的基本条件,同时具备:
1、有献身科学、追求卓越的理想,对科研工作认真、负责;
2、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学习和开辟新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研究;
3、具有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在攻读博士期间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博士后招聘  

合 作 导 师

姓 名

吴宏春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1. 中子学计算方法研究
  2. 反应堆堆芯设计与燃料管理研究
  3. 核废料嬗变处置研究
  4. 核数据库的建立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吴宏春,教授,博导;1989年计算数学硕士毕业后留核能系任教,1994年核反应堆物理与安全专业博士毕业,1997.10~1998.10国家公派在日本大阪大学核工系做客座研究员。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国务院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量测试学会放射性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核学会理事,陕西省计算物理学会理事。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十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愈百篇。
依托项目:
1、利用热中子反应堆嬗变核废料研究(“863”项目);
2、聚变裂变混合堆设计研究(“973”项目);
3、复杂环境下的中子学计算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不限

专业要求

核科学与技术、计算数学专业

能力要求

从事过核反应堆相关研究,具有计算机编程能力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 ■在职人员□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和云祥 029-82668755

电子邮箱

hongchun@mail.xjtu.edu.cn

备注(可选:导师可增加提供的条件和待遇)

    1、提供2人/间办公室,提供计算机、打印机等工作设备; 2)提供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

合 作 导 师

姓名

苏光辉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1. 新型换热元件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2.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3. 复杂核动力系统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4. 大型先进压水堆堆芯设计和分析软件研发工作
  5.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研究
  6. 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超临界水堆,钠冷快堆,熔盐堆,铅铋冷却快堆)技术研究
  7. 核聚变包层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分析研究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苏光辉:1966年2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核能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核学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和《中国核电》编委, ICONE18技术委员会主席。
1997年12月获西安交大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6月,破格晋升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2000年10月到2002年9月在日本九州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8月晋升为教授;2003年6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11月到2005年11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任客员教授。
曾经和正在负责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核工业基金,总装备部基金,国家攻关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及横向课题共计30余项。编写教材和讲义共计十余本,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被他引200余次。曾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依托项目:
1) 国防973项目子课题:“XXX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模型研究”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概念铅铋冷却快堆的热工水力基础问题研究”
  2. 科技部ITER配套项目子课题:“固态增殖剂TBM设计与技术可行性研究”
  3. 横向课题:“超临界反应堆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2名

专业要求

核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能力要求

具有核反应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能够使用一种计算编程语言或商用计算软件,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在职人员 □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苏光辉 029-82663401

电子邮箱

ghsu@mail.xjtu.edu.cn

备注(可选:导师可增加提供的条件和待遇)

    1、提供2人/间办公室,提供计算机、打印机等工作设备; 2、提供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

合 作 导 师

姓 名

贺朝会

职称职务

教授/副系主任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1)863项目:长寿命核素嬗变技术研究/加速器质谱应用及核素迁移;2)国防预研基金:辐射效应及测量技术研究/集成电路辐射效应;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课题/材料辐射效应研究。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贺朝会,男,博士,教授,博导。1989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1989年至2004年在西北核技术研究从事放射性核素测量与分析工作、半导体器件辐射效应理论与实验研究。2004年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知名学者;被兰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06年当选陕西省核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2010年10月至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任《Chinese Physics》、《物理学报》、《空间科学学报》、《质谱学报》等期刊的论文审稿人。先后主持和参加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被SCI和EI收录25篇;被原子能索引(INIS)收录9篇;被化学文摘(CA)收录3篇。参与编书1本:《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加固技术》。
目前承担863项目,负责长寿命核素嬗变率测量技术研究,拟开展I-129核素的迁移特性研究;负责国防预研基金1项,开展辐射效应及测量技术研究;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材料辐射效应研究。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3

专业要求

核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

能力要求

英语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发表过英文SCI论文;擅长交叉学科研究;科研素质好、潜力大。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 ■在职人员□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赵耀林13572011022

电子邮箱

hechaohui@mail.xjtu.edu.cn

合 作 导 师

姓名

秋穗正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拟招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1. 新型换热元件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2.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3. 复杂核动力系统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4. 大型先进压水堆堆芯设计和分析软件研发工作
  5.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研究
  6. 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超临界水堆,钠冷快堆,熔盐堆,铅铋冷却快堆)技术研究
  7. 核聚变包层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分析研究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核电委员会委员,《核动力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会委员。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6年12月获西安交大反应堆工程与反应堆安全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12月到2002年12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6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揭示了钠沸腾及其流动不稳定性的机理,系统地研究了新型核动力装置窄缝传热与流动规律等。负责或主要参加的国家攻关、“863”高技术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8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2项,陕西省优秀科技青年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国内外会议上发表论文162篇,其中SCI收录33篇、EI收录95篇。
依托项目:

  1. 核能开发项目:“钠沸腾热工水力特性研究”
  2. 国防973项目子课题:“XXX条件下流动不稳定模型研究”
  3. 科技部ITER配套项目子课题:“液态增殖剂TBM专用安全分析软件开发”
  4. 横向课题:“超临界反应堆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2名

专业要求

核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能力要求

具有核反应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能够使用一种计算编程语言或商用计算软件,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在职人员□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秋穗正 029-82665607

电子邮箱

szqiu@mail.xjtu.edu.cn

备注(可选:导师可增加提供的条件和待遇)

1提供2人/间办公室,提供计算机、打印机等工作设备;2、提供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

合 作 导 师

姓名

单建强

职称/职务

副教授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超临界水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反应堆的研究。在超临界水堆的热工安全特性研究方面,依托加拿大原子能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进行超临界水堆的热工水力和安全分析工作,已独立完成热工水力子通道程序、组件核热耦合分析、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和事故分析的程序开发。以以上科研工作为基础,发表了国际期刊论文1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23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15篇,并担任重要职位。依托项目为:国际合作项目:钍基压力管式超临界水堆热工水力及事故分析;国内研究设计院:超临界水堆系统设计与分析。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1

专业要求

反应堆热工水力与安全

能力要求

  1. 精通反应堆热工水力学与反应堆安全
  2. 计算机语言为FORTRAN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 □在职人员□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单建强 02982663769

电子邮箱

jqshan@mail.xjtu.edu.cn

合 作 导 师
姓 名
胡华四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联系人及电话
13572082081
联系邮箱
huasi_hu@mail.xjtu.edu.cn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抗核辐射材料设计及工艺
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胡华四,男,1962年生,安徽安庆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博导。
具体见 http://gr.xjtu.edu.cn:8080/web/huasi_hu
依托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招收。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2
专业要求
复合材料
能力要求
有尚好的数理基础和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精通介观、宏观尺度材料设计技术及算法,熟悉合金、聚合物等材料物性模拟及评价方法。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 □在职人员■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张天奎,15029053046
电子邮箱
zhang.tk@stu.xjtu.edu.cn
备注(可选:导师可增加提供的条件和待遇)
面议。
合作导 师
姓名
田文喜
职称/职务
副教授
联系人及电话
田文喜
联系邮箱
wxtian@mail.xjtu.edu.cn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1. 新型换热元件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2.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先进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3. 复杂核动力系统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4. 大型先进压水堆堆芯设计和分析软件研发工作
  5.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研究
  6. 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超临界水堆,钠冷快堆,熔盐堆,铅铋冷却快堆)技术研究
  7. 核聚变包层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分析研究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田文喜:1979年11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2006年5月获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2007.10-2009.4赴日本东京大学Oka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与安全分析、粒子法等。主持国防97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ITER国内配套项目子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项目“CARR自然循环能力理论分析”,国防预研基金项目‘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点测定的实验研究’及‘矩形窄缝通道水饱和沸腾实验研究’等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20余篇。针对CARR堆、先进压水堆等堆型开发了10余套热工安全分析软件并获得软件著作权。曾3次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和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国际学术交流活跃,ICONE14-18论文评阅人,ICONE13 Session Chair,? ICONE18-CFD Organizer,国际期刊《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ISIGN》、《ANNALS OF NUCLEAR ENERGY》、《ENERGY POLICY》审稿人。
依托项目:
1、国防973项目子课题:“XXX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模型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概念铅铋冷却快堆的热工水力基础问题研究”
3、科技部ITER配套项目子课题:“固态增殖剂TBM设计与技术可行性研究”
4、横向课题:“超临界反应堆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1名 专业要求 核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能力要求

具有核反应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能够使用一种计算编程语言或商用计算软件,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在职人员 □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田文喜
电子邮箱:wxtian@mail.xjtu.edu.cn
备注(可选:导师可增加提供的条件和待遇)
1、提供2人/间办公室,提供计算机、打印机等工作设备;
2、提供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

合 作 导 师

姓 名

赵福宇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
联系人及电话
赵福宇13991235826
联系邮箱 fyzhao@mail.xjtu.edu.cn

研究课题
/研究方向

大型核电站调峰调频技术

导师简介
及依托项目

赵福宇,男,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核反应堆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于1994-1995年在香港大学工作。现为西安交通大学核能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核动力系统动力学与控制(Nuclear Power Plant Dynamics and Control)
主要工作经历:一直从事核电站和核动力装置系统特性优化和最优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曾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攻关、863高技术、八五攻关、九五国防预研、十五国防预研项目和其它科研项目30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
主要兼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核动力工程》编委;船用核动力专委会委员;总装备部舰船保障技术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理事;中国核学会核物理分会理事;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评议专家;国家勘查设计注册工程师核工专业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奖励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等职。
依托项目:大型核电站调峰调频技术这个项目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数量、要求

招收数量

2

专业要求

核工程;热能动力;自动控制

能力要求

具有博士学位;外语国家6级;有很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身份要求

■统招统分 ■在职人员 □其他

联系人及电话

赵福宇 13991235826

电子邮箱

fyzhao@mail.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