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2014年人才招聘计划
一、学校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是200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始建于1983年的彭城职业大学和始建于1985年的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6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6月,始建于1959年的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主干专业学科对应地方支柱产业,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地方高校。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苏省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高校。学校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校园、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1990.5亩,校舍面积57.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47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338人。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学校现有教职工12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88人、副高职称299人;具有博士学位119人、硕士学位606人;拥有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二级教授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8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0人。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类),3个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门省级精品课程,2部在建国家级精品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重点教材,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学校建有195个校外实习基地、110个产学研基地。近年来,教师共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98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9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2项,实现重要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
学校秉承“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各类国际竞赛奖项10项、国家级竞赛奖项486项、省级竞赛奖项419项,其中包括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多个高层次奖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举办合作办学项目10个,培养学生1470人;认真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派出教师和管理干部386人次到境外培训、访学和攻读学位;留学生工作、中外合作科研和汉语国际推广不断取得新成效。学校是“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资助高校;有3位外籍教师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教育部简报2012年第212期以《徐州工程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为题,报道了我校师资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注重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努力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作为高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突破口,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科研,举办了两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获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学校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
二、2014年招聘计划
友情提示:投递简历需先 登录 会员,才能投递!没有会员请先 注册!
学院 | 专业名称 | 投递简历 | 需求人数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
---|---|---|---|---|---|
教授 | 博士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1 | 黄传辉 电话:0516--83105201 E-mail:1594023459@qq.com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1 | ||||
材料加工工程(焊接方向) | 1 |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1 | ||||
信电工程学院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1 | 邵晓根 电话:0516--83200876 E-mail:shaoxg@xzit.edu.cn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1 |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1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1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 | ||||
环境工程学院 | 园林 | 1 | 穆静 电话:0516--83105105 E-mail:mj@xzit.edu.cn |
||
环境工程 | 1 | ||||
市政工程 | 1 | ||||
生态学 | 1 | ||||
教育科学技术学院 | 学前教育学 | 1 | 齐钦 电话:0516--81919118 E-mail:xzitjky@126.com |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 | ||||
人文学院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 | 周维德 电话:0516--83105209 E-mail:zwd@xzit.edu.cn |
||
传播学(广告学) | 1 | ||||
秘书学 | 1 | ||||
食品(生物)工程学院 | 食品机械 | 1 | 刘全德 电话:0516--83105181 E-mail:spx@xzit.edu.cn |
||
轻工机械 | 1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1 | ||||
体育学院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1 | 张丰 电话:0516--83105575 Email:xzgcxytyxy@xzit.edu.cn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1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1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 | 1 | 马晓东 电话:0516--83105094 E-mail:mxd@xzit.edu.cn |
||
亚非语言文学(韩语) | 1 | ||||
化学化工学院 | 材料物理化学 | 1 | 胡美丽 电话:0516--85608300 E-mail:humeilibest@126.com |
||
化学工程 | 1 | ||||
化学工艺 | 1 | ||||
艺术学院 | 动画 | 1 | 姚君洲 电话:0516--83105316 E-mail:497455029@qq.com |
||
经济学院 | 财政学 | 1 | 高玉玲 电话:0516--83105235 E-mail:565707373@qq.com |
||
税收学 | 1 | ||||
电子商务 | 1 | ||||
金融工程 | 1 | ||||
统计学 | 1 | ||||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李苏北 电话:0516--83105385 E-mail:shuliban@xzit.edu.cn |
||
光学工程 | 1 | ||||
统计学 | 1 | ||||
数学 | 1 | ||||
土木工程学院 | 空间结构 | 1 | 李梁 电话:0516--83105064 E-mail:liliang@xzit.edu.cn |
||
地下结构工程 | 1 | ||||
工程造价 | 1 | ||||
结构工程 | 1 |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1 | ||||
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1 | 王中华 电话:0516--83105079 E-mail:glxy@xzit.edu.cn |
||
旅游管理 | 1 | ||||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 | 1 | ||||
管理科学与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方向) | 1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方向) | 1 | ||||
会计学 | 1 | ||||
图书馆 | 图书馆学 | 1 | 储济明 电话:0516--83105359 E-mail:chujm@xzit.edu.cn |
||
三、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徐州工程学院人事处师资科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丽水路
邮政编码: 221111
E-mail:rsszk@xzit.edu.cn(投递简历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博士人才网)
联 系 人: 董 青 蔡志翔
联系电话: 0516-8310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