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招聘岗位:专任教师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5日
一、学校简介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宝鸡大学(本科);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命名为宝鸡文理学院。
在67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宝文理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奋勇开拓,宝文理精神薪火相传、教泽流芳,学校事业康庄发展、阔步向前。2008年学校荣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13年学校获批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2017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学校更名大学协议书;2018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3年学校获批为陕西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
学校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及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坚持文、理学科优势,突出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学科特色,文、理、工、管等多学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学科发展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扩大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坚持立足宝鸡、服务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现有高新校区、石鼓校区、蟠龙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图书馆各类图书累积量310余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0000余名,其中研究生近1900名。有专任教师近1200名,有高级职称人员540余名、博士400余名。同时,聘请了12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有70余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和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其中30个专业获批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个专业获批陕西省“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培养资格,4个专业获批宝鸡市定向就业公费师范生招生培养资格。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3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二级认证。有29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12门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1个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有1个教师教育实践中心、1个实训中心,建有312个长期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首批合作院校和“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院校。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9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机械、旅游管理、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体育、翻译、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会计、材料与化工、音乐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66个二级学科(领域)。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普及社科普及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30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尤其是近五年来,办学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和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取得了较大增长,荣获2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动摇,依托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汲取周秦文化精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和将周秦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的鲜明特点。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建设,形成了教师教育赋能西部基础教育振兴、应用型工科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陕西省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近19万名高素质人才。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学校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杰出贡献单位”。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十四五”时期,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办学质量和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深入实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努力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二、招聘计划
(一)专任教师
| 序号 | 二级 学院 |
学科 | 专业(研究方向) | 招聘人数 | 联系人/联系方式 |
|---|---|---|---|---|---|
| 1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 | 联 系 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917-3368941 邮箱:bwlmydzb@163.com |
| 思想政治教育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 2 | 政法 学院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 | 3 | 联 系 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083 邮箱:493438425@qq.com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 法学 | 法学理论 | ||||
|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 ||||
| 3 | 教育 学院 |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 3 | 联 系 人:徐老师 联系电话:0917-3364254 邮箱:1146611834@qq.com |
| 心理学 |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
| 4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3 | 联 系 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091 邮箱:4884533@qq.com |
| 汉语言文字学 | |||||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
| 中国古代文学 |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
|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 ||||
| 新闻学 | |||||
| 戏剧与影视 | 广播电视编导(媒体文化) |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 5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 |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 俄语 |
2 | 联 系 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361 邮箱:83828711@qq.com |
| 翻译 | 英语笔译 | ||||
| 6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史 | 2 | 联 系 人:惠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382 邮箱:lishi11906@163.com |
| 7 | 经济管理 学院 |
理论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史 | 3 | 联 系 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9296 邮箱:jingguan11905@163.com |
|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计量经济学 | ||||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工商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8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 | 联 系 人:沈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079 邮箱:sxxy@bjwlxy.edu.cn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统计学 | |||||
| 9 | 物理与光电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研究方向:非线性动力学、统计物理、复杂系统与复杂网路、生物物理、生物信息) | 3 | 联 系 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917-3364258 邮箱:1025047662@qq.com |
| 光学(研究方向:超快光学、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微纳光电子学) | |||||
| 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第一性原理计算、电子结构计算方法、材料计算与性能模拟)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方向:无机发光材料与应用相关领域、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相关学科交叉领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领域、快速制造、金属表面处理、金属加工、磁学材料、能源材料)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物理电子学(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数字系统设计、光电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嵌入式系统理论与技术、智能传感器及应用) | ||||
|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 ||||
| 10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 | 有机化学 | 4 | 联 系 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589 邮箱:393063649@qq.com |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 无机化学 | |||||
| 物理化学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 11 | 地理与环境 学院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自然灾害、水资源利用、 气候变化与文明等) | 3 | 联 系 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332 邮箱:272592404@qq.com |
|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 城乡规划、国土空间) | |||||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GIS与遥感应用) | |||||
|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 | ||||
| 12 | 机械工程 学院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力学方向) | 4 | 联 系 人:雷老师 联系电话:0917-3364295 邮箱:342038413@qq.com |
| 机械电子工程 | |||||
| 机械 | 工业设计工程 | ||||
| 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含计算机技术) | |||||
| 13 |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3 | 联 系 人:方老师 联系电话:0917-3364262 邮箱:15903857@qq.com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 ||||
| 电子信息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控制工程 |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 ||||
| 14 | 计算机 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 3 | 联 系 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917-3364310 邮 箱:chendong7484@163.com |
|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 | ||||
| 电子信息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 ||||
| 数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 网络空间安全 | 网络空间安全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 15 | 体育 学院 |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 2 | 联 系 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076 邮箱:304960515@qq.com |
| 16 | 音乐 学院 |
音乐 | 音乐学 | 1 |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073 邮箱:793965877@qq.com |
| 舞蹈 | 舞蹈学 | ||||
| 17 | 美术 学院 |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 2 | 联 系 人:邓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074 邮箱:24746538@qq.com |
| 设计 |
招聘计划中涉及团队形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博士,欢迎与学校人事处联系咨询。
(二)专职辅导员(博士)
| 所在 部门 |
学科 | 专业 | 招聘 人数 |
联系人/ 联系方式 |
备注 |
|---|---|---|---|---|---|
| 党委学生工作部 | 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 | 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闻学、传播学 | 8 | 联 系 人:梁老师 联系电话: 0917-3566253 邮箱:jyk215@163.com |
1.政治面貌须为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 2.专职辅导员首聘期内不得转岗。 3.转岗条件:首聘期考核合格、符合转岗要求、达到青年学者第一类专业条件。 |
| 化学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 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民商法学、诉讼法学 | ||||
| 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学 | 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 | ||||
| 地理学、城乡规划、遥感科学与技术 |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遥感科学与技术 | ||||
|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数字经济 | 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数字经济 |
三、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求真务实,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团结协作。
3.心理素质良好,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4.热爱教育事业,学术思想活跃,遵守学术规范,科研成果突出。
(二)专业条件
按照《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参考标准及考核细则》(宝文理院字﹝2022﹞54号)执行。人才引进等次依据学科、教学、科研、面试结果综合确定。
四、人才类别
(一)领军人才
第一类: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学术领导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为国际、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年龄原则上在60周岁以下。
第二类:获得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年龄原则上在50周岁以下。
(二)杰出人才
第一类:在省内同行中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突出贡献专家或省外同水平专家及学术带头人。
第二类:在同行中具有突出贡献专家,或科研成果突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人才,师德高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45 周岁。
(三)学术骨干
第一类:二级教授,三级教授;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博士生导师,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原则上在50周岁以下。
第二类:具有博士学位且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且学术水平较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四)青年学者
经综合考察认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契合学校师资队伍需求,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人才可适当放宽。
第一类:博士后;或近五年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优秀博士。
第二类:符合学校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的紧缺学科的博士人才。
第三类:取得博士学历学位,符合学校博士人才引进条件的青年博士人才。
五、引进待遇
(一)基本待遇
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博士考核绩效、首聘期薪酬、相关待遇(租房补贴、配偶入职等),请致电人事处详询或面谈。
(二)其他待遇
1、以团队形式引进的博士(3人以上且均为博士),可按照同层次增加30%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另行商定。
2、子女随迁的由学校协助提供附属学校、幼儿园入学入托优质教育资源。
六、招聘程序
学校按照《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版)》(宝文理院字﹝2022﹞53号)执行,报名请登录宝鸡文理学院人才招聘系统,具体引进程序详见附件。
七、相关事宜
(一)学校报销国内面试考察人员来校交通费(火车硬座或硬卧、高铁二等座车票、汽车票);提供来校面试考察人员住宿。
(二)高层次人才招聘常年受理,具体岗位咨询请与相关学院联系,聘用及待遇请致电人事处详询。
八、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大道一号(高新校区)
联系部门:人事处(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赵老师 石老师
联系电话:0917-3566206
人事处网址:https://rsc.bjwlxy.cn/
招聘系统:http://bjwlxy.zp.kooci.net/#/front/standard/index3
附件下载《高层次人才引进综合考察程序.pdf》
宝鸡文理学院
2025年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