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度博士后招收公告
博士后合作导师(专业方向)
刘祖国教授 (眼表与角膜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眼科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亚洲角膜病学会委员,国际眼表疾病协会委员等。是我国眼科学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98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3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03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4年)、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曾于1992年及1997年两次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2年任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林护眼科医院副院长、眼科研究所负责人;2003年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眼表疾病研究中心主任、眼科视光学系主任等。是《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等4家国内杂志副主编,Ocular Surface,《中华眼科杂志》等14家国内外杂志编委、 IOVS、Cornea等12家国际知名眼科杂志审稿人。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NSFC-RGC合作项目等40余项科研基金的资助。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20余篇。在Stem Cells、IOVS、Ophthalmology、AJO、BJO、PLoS ONE等国际着名杂志(SCI引用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受邀撰写述评25篇,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50多篇。多次受邀在重要的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是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眼科学基础》(第一版、第二版)的主编,参加编写教材7次。同时主编了我国首部《眼表疾病学》及《角膜地形图学》,参与撰写教材及专着18次。刘祖国教授在眼表疾病领域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其中,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吴仁毅教授(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眼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为福建省唯一的全国青光眼学组委员。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十余年,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Ophthalmology、IOVS、AJO、BJO、Archive of Ophthalmology、Journal of Glaucoma和Molecular Vision等杂志审稿专家,美国ARVO和欧洲EVER会员,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年获浙江大学眼科学硕士学位,2001-2003年期间就读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浙江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2009.2-2010.9期间获新加坡行医执照,于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开展临床科研相关的门诊和手术。曾担任浙江大学眼科(国家重点扶植学科)学科秘书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十余年,专长于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诊治和科研。2008年起加入全国青光眼学组。曾获浙江大学最高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浙江省石华玉优秀青年医生奖、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博士伦杯”中华眼科杂志优秀论文奖、浙江大学宗仁卿优秀青年教师奖、浙江大学优秀带教教师、卫生部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浙江大学包玉刚留学奖学金,美国ARVO Travel Grant、亚太青光眼联合会Young Scientist Award等荣誉和奖励。科研课题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市级科研基金资助,经费超过200万元;参与数十项科研项目,并作为参与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包括在国际眼科学顶尖杂志Ophthalmology、IOVS等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余篇。作为合作者之一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影响因子35.36)上发表论文一篇。
吴护平教授(眼表与角膜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历任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任医师、科主任、教授及业务院长,是福建省眼科学会委员、厦门市眼科学会秘书、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市十佳青年医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学会(ARVO)及国际眼表疾病学会(IOSS)等多个学会会员,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厦门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委及中国眼表疾病网首席专家。近年来一直从事眼表及角膜病领域的临床及基础应用研究工作,对眼表疑难疾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个人手术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受邀到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20多次。主持眼表与角膜病领域国家省市级以上课题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3次获得福建省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厦门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明专利2项,作为主编完成专著2部。
李文生教授(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眼科学教授,博士,留美学者,现任集团董事长助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温州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ARVO)学会中国首位“青年临床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亚洲第二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委员兼秘书,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学会(ARVO)、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ASGCT)及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会(ASCRS)会员。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浙江省“151”人才,温州医学院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以及IOVS等九家国内外眼科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人。李文生教授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获眼科学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方向硕士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方向博士学位。2001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工作,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同年被云南省人事厅评定为云南省卫生系统唯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003年被任命为该院眼科主任。2005年又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引进到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工作。2008年因其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国际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眼科和视觉学术组织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ARVO)学会颁发的“青年临床科学家研究奖”。他不仅成为到目前为止获该奖的唯一中国人,而且在亚洲也是第二位获得者。2010年李教授的工作引起了世界著名眼科基因治疗专家Shalesh Kaushal教授的重视并被邀请到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眼科及基因治疗中心工作。2012年李文生教授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及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进修学习。在临床上李教授长期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白内障方面的工作。在白内障方面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特别是2005年和2008年分别成功完成两例105岁老年人表面麻醉下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这两例手术突破了文献报道的手术年龄限制。因此,李教授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过两例105岁以上患者的眼科(包括外科)手术医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方面李教授开展了各种复杂性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李教授完成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非染色治疗黄斑裂孔”获2007年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大会优秀手术奖;同时由李教授主编并通过卫生部招标立项的国内第一部医学视听教材“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并且获首届“十一五”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视听教材二等奖。鉴于李教授在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病方面的影响力和贡献,2012年应国际著名眼科专家Noemi Lois教授邀请,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代表参加编写国际玻璃体视网膜病和白内障联合手术方面的专著,该著作已经于2013年全世界公开出版发行。在科研方面李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遗传及变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的专家。其研究结果在国际眼科界最高级别的ARVO大会上获奖,表明其研究结果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而且已获得世界同行认可。目前李文生教授正在进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以及小分子药物治疗的转化医学研究,期望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能够造福于遗传及变性视网膜疾病患者。李文生教授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专业论文86篇,其中在PLoS ONE、Ophthalm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15篇;主编出版我国首部《循证眼科学》、《眼科临床安全行医指南》以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视听教材))三部专著,参编国内外专著四部,获六项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奖励(包括ARVO奖),主持5项包括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
李炜教授 (眼表与角膜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眼科学硕士学位。2003年5月至2007年2月在美国迈阿密Ocular Surface Center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TissueTech Inc.研究与发展部研究科学家。2007年3月至今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及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任职,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基础研究。同时是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华眼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细胞与干细胞移植杂志》编委,PLoS ONE、IOVS、Mol Vis等国际杂志审稿人,美国ARVO、AAO、IOSS、APS等国际学术团体会员。2009年获得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被确认为厦门市引进的重点人才。先后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十八届运盛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目前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IOVS,Cell Res,J Pathol,J Cell Physiol,Am J Physiol,J Biol Chem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与了4部教材和专着的撰写。申请了6项美国专利和3项中国专利。